观察:日均7.5小时!复旦图书馆“医科馆打卡王”出炉

2022-11-12 16:08:43 来源:教育联播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胡慧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新馆开馆五周年活动上,揭晓了2022年“医科馆打卡达人”。

“去图书馆自习是我的习惯,没想到会成为‘医科馆打卡王’。”过去一年间,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白翻杰不仅进入医科馆1262次,日均3.90次,成为来馆次数最多的同学;而且在馆时长2463.0小时,日均7.5小时,成为在馆时长最长的同学。


(资料图片)

图为复旦图书馆医科馆全貌。复旦大学供图

据白翻杰介绍,他在大一、大二学年很少进入图书馆。然而在去年的大三学年,他仿佛“发现新大陆一般”,被医科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和便利设施所吸引:“真香!”

“我最喜欢医科馆B1自修区,那里自习氛围非常好。”白翻杰在图书馆,经常与专业课书籍为伴,阅读《内科学》《外科学》等专业书籍,并做作业,“我也喜欢在六楼借阅文艺类图书,比如书法、绘画、摄影等方面。也看一些展览,感受文化熏陶。在图书馆戴上耳机看电影,很有沉浸感。”

图为白翻杰拍摄的B1自习空间。受访者供图

没有早课的时候,白翻杰上午9点前就来到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晚上11点半以后才离去。“我平时不太喜欢睡午觉,所以上午课结束,也会去图书馆。如果下午还有课,中午的一段时间也会去图书馆。”他把碎片化的时间在图书馆连缀组合。

今年暑假,白翻杰选择留在学校,留在医科馆。“暑假期间人比较少,但是对我来说,去图书馆是习惯成自然。”

最近,白翻杰在复旦附属华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和儿科医院见习。他感觉医院见习很新奇,加强巩固了专业知识,比课堂更深一步,同时与患者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医院见习一般是下午2点开始,4点结束。回到学校,白翻杰回寝室换件衣服,带上电脑,就直奔图书馆而去,直至星月相伴而归。

据悉,白翻杰未来打算继续读研深造,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好医生”。

2021级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全光斌是2022“医科馆夜猫”,这一年,全光斌174次在图书馆主楼晚上10点左右闭馆时离开图书馆。

其实,全光斌只是从医科馆主楼转移到B1自修区,因为那里24小时开放。本学期他通常早上9点钟进馆,在二楼或四楼自习、与同学讨论问题。晚上十点闭馆后,全光斌再到B1自习,深夜12点左右离去。

“图书馆环境比较整洁和明亮,座位也比较宽敞,设施也比较好,很方便看书自习。”全光斌说。

复旦附属华东医院2020级博士生杨晓燕这次成了“医科馆猫头鹰”,她经常凌晨三四点还在医科馆B1自修区认真修改论文。过去一年,她经常像在图书馆彻夜不寐,直至第二天早晨6点左右刷卡离开。这种“经常”对杨晓燕来说,是201次。

图为杨晓燕拍摄的凌晨的B1自习空间。受访者供图

为什么昼夜颠倒?杨晓燕介绍,去年8月至今年2月,她一直在修改完善两篇论文,并准备联合培养的申请事宜,“我有一位丹麦的导师,与我有6个小时的时差,因此我们通常在后半夜沟通交流。医科馆B1夜里很静谧,我沉浸其中,不觉时光流转。”

据悉,熬夜后的第二天,杨晓燕都会回寝室休息,保证每天的8小时睡眠,又再次神清气爽地来到图书馆。目前,杨晓燕的两篇神经内科论文已顺利发表。最近,她还在准备另几篇论文,并每天开展实验。她还成功申请到了联合培养,将在明年前往英国深造。

今年上半年,凭借在去年盘点的“医科馆之最”“医科馆达人”等栏目组成的“图书馆达人冲冲冲(Go! Library Stars)”项目,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荣获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的2022 IFLA 国际营销奖“十大最富创意的项目”。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关键词: 复旦大学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