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自习室乱象治理,也要防范平台故意纵容|新京报快评

2023-01-14 11:18:28 来源:教育之家

线上自习室留住用户的方式,不能以丧失“学习氛围”为代价。

▲某平台的线上自习室内,很多人在直播自己的学习状态。截图来自某平台直播

文 | 信海光


(资料图片)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年来,通过开启多人视频模式,把镜头对准自己和书本,随时随地直播学习状态,营造学习氛围感的线上自习室App日趋火爆,尤以寒暑假为甚。然而,一些线上自习室App由于低俗信息、社交化明显、广告营销等原因被不少用户吐槽。

与许多以娱乐为主的App相比,因与“学习”深度相关,线上自习室在诞生之初就受到不少网民的肯定。不用家长催,不用学校劝,舍得花钱买学习氛围,当你还在沉迷于刷小视频的时候,这一届年轻人正在线上自习室“悄悄努力”。

然而,因为“氛围感”和“监督效果”而选择使用线上自习室的一些用户,如今察觉线上自习室的学习功能正在弱化,出现了卸载离场的情况。线上平台如何治理乱象,未来又该如何发展,都是摆在线上自习室面前的一道道必答题。

防范平台纵容不良现象发生

所谓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生意。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线上自习室终究也非一片净土,低俗信息、色情骚扰、广告营销等“乌烟瘴气”也随之而来。

对于App产品而言,这并不奇怪也不可怕,中国互联网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无论是外部的法律法规还是内部的平台治理,都已经相当成熟,完全能够依法、依行业规则进行治理。

不过,与一般的互联网产品不同,在线上自习室的用户中,未成年人占了相当高的比例,这种特殊性使得未成年人保护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不能触破的底线。

但像言语上的性骚扰、低俗谩骂、诱导氪金等涉嫌对未成年人造成精神、物质侵害的现象,却在一些线上自习室频繁出现,对此平台方必须高度警觉、严厉打击,防患于未然。

线上自习室是“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衍生品,因为学生存在渴望关注、交流的心理需求,所以催生了这一新生业态。它迎合了学生的需求,但说到底还是一门生意,运营方要考虑到如何做大、如何盈利、如何吸引融资,会在盈利模式上进行多种探索。

严格说,只要不违法,销售皮肤、加入小游戏、加入社交元素等此类操作都是允许的,但也难免有一些平台为了增长用户而有意制造灰色地带。

所以,也要防范一些线上自习室为了追逐流量和营收,而纵容不良现象的发生。这就需要适时引入外部监督力量。

▲资料图:北京某付费自习室,一位男士为了自我提升,利用工作日调休来自习室学习。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线上自习室“两难”选择

只要有需求,就一定会有市场。

当线上教育在教育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当网课成为学校标配,线上自习室的出现,也就成为应然。很多成年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线上学习的仪式感、氛围感,但对“00后”一代互联网原住民而言,其实一切顺理成章。

一些敏锐的创业者看到了这一需求,切入到线上自习室市场中来,他们一开始的初心都是围绕“学习”,但当成长到一定程度,就发生了分歧:是继续围绕“自习”进行深耕,还是借机把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年轻人市场?

这成为创业者们必须面对的选择,于是就有了VIP、游戏、社交等元素的加入,更极端者甚至大幅改版,力推短视频业务,这种模式在初期肯定有助于流量的快速增长,但却势必冲淡了学习氛围。而用户之所以选择在线自习室,不就是为了一个学习氛围?

线上自习室还处于草莽时期,要如何跨越这个阶段,也成为平台绕不过的问题。比如,在线自习室的需求是否能够支撑一个独立的细分市场,尚需时间检验。

此外,互联网上的办公超级平台,如果在自己的产品中增加在线自习的功能,这对初创期的线上自习室来说,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对在线自习市场的创业者而言,当务之急不是如何盈利和壮大,而是如何通过创新建立自己的业务护城河。到时候哪怕最终挡不住强大的闯入者,至少也能卖个好价钱。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若在此时线上自习室就没了学习气氛,恐怕先要担心怎么找回用户。

撰稿/信海光(媒体人)

编辑/徐秋颖

校对/吴兴发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