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文科生起薪确实低,但不代表这辈子都会收入低

2023-03-02 15:17:29 来源:教育在线

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 当事人:希望引起社会关注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嘲讽其“眼高手低”,感慨“文科确实不受待见”。在又一个“最难就业季”,这则新闻让许多文科生备感刺痛。

文科毕业生收入低,这的确是事实。不管是从自身的专业来看,还是就业市场的岗位来看,统计数据都是如此。据某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1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平均为5833元,历史学、教育学门类垫底,只有不到5000元,文学门类5399元,也不高,而工学门类达到6323元。而据另一份《2022年毕业季调查分析报告》,2022年毕业生实际月薪水平为8376元,但从事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行业的,只有6870元。

上面这些数据的绝对值不一定准确,但其反映的文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相对弱势,是毫无疑问的。文科生不仅找工作难,起薪低,更糟心的是连收入增长的速度也更慢。还是据上述的《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16 届本科生在毕业5年后,平均月收入从毕业半年时的4376元,增加到了10436元,增长了138%,但教育学和文学,只增长了109%,相比起工学门类的152%,可以说差距进一步拉大。教育门类的平均收入,此时只有工学门类的70%。


(相关资料图)

不过,文科毕业生的窘境,在很多国家都是一样的。据纽约时报一篇文章转引的美国官方数据,2017年,年龄在23至25岁之间的从事全职工作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毕业生,平均收入为61744美元。相比之下,历史学或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仅为45032美元,比前者低了37%。

其中的理由有很多,不过最重要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并不是临到毕业时,才知晓就业市场的现实,而往往是在高考,选学校,选专业,乃至更早文理分班的时候,就在考虑今后的就业前景了。选择读文科的,要么就是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要么就是竞争力确实相对偏低,要么就是以自身的兴趣作为主导,对收入不是那么看重——临到就业时才抱怨文科收入低,很大程度上只能怪自己。

但是,这不意味着文科生永远弱势。这里且不谈相对虚无、但其实很重要的“非经济回报”,就只考虑收入,也能找到对于文科生的积极因素。

据前面提到的美国官方数据,主修计算机科学或工程的男性在 40 岁时收入大约翻了一番,达到平均 124458 美元。但其他专业增长甚至更快,甚至完全赶上了。到 40 岁时,所有男性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为 111870 美元,而社会科学和历史专业的平均工资为 131154 美元——部分原因是管理、商业和法律领域的高薪工作提高了这一平均水平。

女性的情况类似。应用型 STEM 专业的学生在 23 岁至 25 岁时的收入,比社会科学和历史专业的学生高出近 50%,但在 38 岁至 40 岁时仅高出 10%。

看到了吗?就像龟兔赛跑一样,开始跑得慢的乌龟——文科生,后面竟然追了上来。

虽然中国在这方面的数据比较缺乏,学科的情况也不完全一致,但美国文科生追上理科生的理由也仍然非常值得参考。

要点有二。一是理工科,尤其是计算机相关学科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十年前掌握的技能现在可能用不上了,可以理解为这些行业更容易出现“后浪拍死前浪”的现象。中国这边,则突出呈现为所谓的“程序员35岁危机”。

二是文科专业所注重的一些能力——写作、综合、解决问题,或者称之为“软技能”,往往是越酿越醇,越来越符合雇主们的需要。哈佛大学的教育与经济学副教授戴维·J·戴明201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30年里,需要所谓的软技能和思考能力的工作,在就业和薪酬方面的增长幅度最大。

那是不是文科生只要等着自己这桶酒酿成熟,将来就自然得到赏识呢?当然也不是。所谓文科生在“软技能”方面的优势,是需要磨炼的。比如美国很多“文理学院”,专注于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这些所谓的“自由技艺”,在过程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探索能力,决断和选择的能力,倾听、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最为重要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增长。如果我们这边的文科院校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那将来在职场上还是只能抓瞎。

所以,文科生要有意识地在学校里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在职场生涯早期也要有意识地多进行实践,才能做到中后程发力,在职场马拉松笑到最后。不然的话,就在大学里及早掌握多一些实用技能,考虑做个斜杠青年,或及早转换赛道了。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