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已经失去了对教育的渴望,辍学率很高。另一方面,中国成功地促进了学习的热情;教育在那里是声望的问题。‘我们必须努力,’目前在上海任教的客座教授多米尼克·皮茨克警告说:‘否则我们将被甩在后面。’”
(资料图片)
德国《世界报》4月6日文章以“教育进步:德国可以向中国学习什么”为题刊登了汉堡传媒应用技术大学教授多米尼克·皮茨克的文章指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机遇不仅取决于地缘战略或经济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其创新能力。这主要基于一个有效的教育系统。高度的学习意愿及将重要知识和实用方法传给下一代,对于社会的未来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德国教授的客座文章。
在德国,这个事实似乎有点被遗忘了。教育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注意到教学和学习标准下降,辍学率略低于10%,文盲率高达12%,高得惊人。而且看不到任何改善,这似乎并没有特别困扰德国教育政治家。
但在当今中国,国家教育政策的效果如何?目前有超过4000万青年在中国2000多所大学学习。他们通过在西欧可能不再强制执行的竞争性绩效标准来操作。教育被视为一种价值。顶尖大学向一流的高中毕业生开放。
德国小学课堂。
你可以和中国学生深入探讨斯塔尔夫人的德国形象,探讨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追溯歌德对“世界文学”的定义。即使在像亚述学这样的偏远学科,您也会有所发现。中国学生对欧洲大事和文化史的了解程度也高得惊人。
这是从早期开始的和广泛的学习和教育努力的结果。最重要的是——中国奉行平等主义但严格的任人唯贤的教育政策。通过教育取得进步是一种社会现实。奖学金很常见,学费也很低。因此,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年轻中国人都在学习,有厨师的女儿,也有军官的儿子,有农民的女儿,也有公务员的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意愿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德国中学生在国际PISA测试中排名靠后。
另一方面,对成绩的巨大期望也被视为一种负担。高度的个人韧性和内在自律并不是中国教育体系的常态。作者清楚地记得一位就读德国文学的女硕士生。 为了有更多时间学习,她主动减少了睡眠需求。 但她说话时完全没有口音,经常引用德语文学典故,即使德语是母语的人也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但这位出身贫寒的学生从未到过德国,甚至从未出过国。 她的知识完全是在语言实验室和阅读中获得的。 在德国的大学里,几乎不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此外,体育、志愿服务、实习和社会活动等在中国大学被视为理所当然。
对中国的主要误解之一是错误地认为这个国家的快速崛起主要归功于1980 年代以来西方的大规模投资。毫无疑问,中国对西方公司的开放和竞争性经济的引入是繁荣的催化剂。
德国大学上大课人满为患。
然而,经济成功的先决条件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对学习的热爱和学习意愿。在21世纪创新驱动的知识社会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如果相应的教育思想和基础设施存在并进一步扩大,那么一个国家更容易获得智力资源。
世界另一端巨大而不懈的集体和个人教育努力对德国和欧洲意味着什么?这不是一个边缘的文化政治或教育问题,而是影响到我们所有人。全球教育系统也相互竞争。 更多的知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无知和懒惰将受到惩罚。不幸的是,德国政府部门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制定有效的举措来加强学习纪律和对知识的普遍兴趣,这值得怀疑。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