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竖吹、单管、边棱音气鸣乐器,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如今火热的古装剧的音乐,更让大众认识了箫音乐的魅力。下面小编为你箫的吹奏技巧和指法,帮助大家快速掌握吹箫的技巧。箫的基本功及指法:
(一)气、指、唇、舌是吹好箫的四个基本要素。气指的是正确的呼吸方法;指便是手指的灵活性;唇是指控制风门、调节口风、使用嘴劲的功夫;舌指的是舌在口腔内的活动功夫。
1、呼吸方法的训练
(资料图片)
呼吸方法分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吹箫基本上运用的是腹式呼吸方法和胸腹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主要依靠腹部运动。吸气时腹部要求渐渐鼓起,呼起时腹部渐渐收缩,以便吸入最多的气。初学时应从体验深呼吸入手,像闻花般用鼻吸气,有腰、腹、胸、背便逐渐向四周扩张。
2、唇的训练
低音区口风要绶,中音区要平吹,高音区时急吹,而超高音区时用超吹。多练习高低音转换,感受一下吹高低音时风门的变化。
3、指的训练
在按照正确的指法按闭音孔的前提下,对按音孔指的单独活动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平时不吹箫的时候,也可以练习一下手指的伸展能力。
4、舌的训练。
多练习吐音。
(二)六孔箫的指法
A 、筒音5的指法[G调]
将箫的所有音孔全按住所发出的最低音叫做“筒音”。
箫的调(或者说什么调的箫)标在第三孔上。第三孔的音作为这个调主音1。筒音作为5,那么开第一孔就是6,以此类推,第二孔为7,第三孔为1。第三孔旁边标一个英文字母G,就是G调的箫。第三孔旁边标着F,我们说这支箫是F调的。第一孔下面标着的音是筒音。第三孔是G,筒音是D,D音是G调的5。第三孔是F,筒音是C,C音是F调的5。第三孔是A,筒音是E,E音是A调的5。推算的方法,第三孔为1,下行四度为5,正好是筒音。我们习惯上以筒音的唱名,区别于不同的指法。
B、筒音1的指法[D调]
筒音作为1是一种常用的指法。这是音名、唱名、调性完全统一的指法。用G调(三孔1)箫,筒音作为1(唱名),筒音是D(音名),那么所吹出的音阶就是D调(调性)。其它调箫以此类推。
筒音作1时要注意7这个音。7的指法是将所有指孔全部打开,中音7和高音7一样,只有这一种指法。吹7音时请注意音准。一般的箫筒音作1时指孔全部打开吹7音,音高还有点偏低,那么我们就要从气上加以控制。
具体做法是:
气息加强一点,风门略小一点,将箫往下压一点,这样等于吹孔向外翻,将7音校正到准确音高位置。以上所说的动作,只是一点点,此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音孔。如果某音略高,那么动作正好相反,气息减弱一点,风门略大一点,将箫往上抬一点,这个音就能略低一点。当然不能所有的音都这样做,要是不准的音孔太多,就该采用其它方法调整音孔了。
C、筒音2的指法[C调] 筒音作为2也是常用指法之一。
用G调(三孔1)箫筒音作为2吹出的音阶是什么调呢?
有两种推算方法:
一是从筒音D往下数,D是2,C是1。筒音2是C调。
一是从三孔G往上数,四孔A,五孔B,六孔C(半孔),D是2,G是5,C肯定是1,C调。
筒音2所注意的指法有以下几种,第二孔按半孔为4音,也可以用叉指的方法,这种叉指方法吹出来的4音偏高。过去民间艺人常用这种指法,现在一般都采用按半孔指法。中音1、2和高音1、2各有两种指法。
D、筒音6的指法[F调]
筒音作为6这种指法,不是常用指法。由于半孔较多,不宜控制,所以练习曲难度相对比其它指法难度大。但是筒音6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指法,而且别的指法不能代替,因此花时间练习筒音作6的指法是十分必要的。
筒音作6上行小三度是1,用G调箫练习筒音是D。D等于6(全按),E等于7(开一孔),F等于1(一孔全开,二孔开半孔)。那么,筒音作6的指法是F调。
筒音作6时的第二孔,第五孔,第六孔都要开半孔。中音区的1、4、5、6和高音区的1、4、5、6都有两种指防吞重发
箫的基础与吹奏技巧
1、倚音
倚音是一种装饰音。它在本位音之前出现,并倾向于本位音,使本位音有一种丰富的特殊色彩。
倚音用较小的音符写在本位音的左上角,并用连线与本位音连结起来。本位音前只有一个倚音音符时称为“单倚音”。
单倚音有上下之分,比本音高的叫“上倚音”;比本音低的叫“下倚音”。
本位音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倚音音符时称为“复倚音”。在演奏倚音时要吹得巧而短促,因为倚音是本位音的辅助音,是对本位音的装饰润色,它帮助发出主音,倚音的演奏时值一般在前半拍的开始部分或有意在正拍之前,正拍时正好连上本位音。
不得将倚音任意拖长或吹在强拍上,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了,破坏乐曲原来的感情。
2、叠音
在演奏两个同度音时,在第二个同度音的上方二度音孔用手指急速地开按一下,使这两个音有一种重叠的感觉,叫做叠音。叠音的记号是“又”。不在乐谱上写小装饰音。
叠音可以说是一种“极快速的装饰音”,不能把叠音奏成倚音。要记住倚音是在第一个音符之前出现。
叠音的手指动作在第一个音符之后。倚音再短暂也有一个过程,而叠音第二个音的手指动作和第二个音的拍子是同时的,我们只能感觉它的存在,因为手指的急速开闭,本音的上方地音是不占时值的。因此称叠音是一种快快速的装饰音。它巧妙地丰富了两个音之间的关系,使两个音既分开,又形影不离, 造成一种悦耳的色彩。
民间还有一种叫做“唤音”的加花手法,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叠音奏法。它不仅仅用于两个同度音之间,在任何音程的任何音上都可以使用,尤其是戏曲或民间乐曲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发音方法同于叠音,不过叠音一般是标记在曲调上,我们在吹奏时要有意识的重视它。
“唤音”吹法则是无意识的叠音吹奏,它不但出现在两音之间,并且在任何音符都有可能出现,它是没有什么标记的,只是要以旋律进行得流畅生动为标准。
3、打音
在吹出一个音或两个同度音时,在这个音的音孔上急速地用手指打动一下所得到的效果叫做“打音”。
打音与叠音不同的是:叠音的演奏方法是用本音孔上方二度音孔发音,而打音则是在本音孔打动发音。它的实际音高是本音与下方地音的急速重复。如在演奏中到“高音1”音,用打音所得到的实际上是“7高音1”的效果。
打音的记号是“扌”。打音的用途和色彩与叠音大致相同,特别在江南的一些乐曲中,打音是一种常用技巧。在内蒙古或西藏的乐曲中也有应用,不过手指动作较慢,类似倚音。
在练习打音时,手指要“灵、准、稳”。所“灵”是指法要灵活,发音才能不死板;“准”是手指要打在音孔上,不能有虚音;“稳”是要求我们在运用打音时不能忽快忽慢,不能影响原曲速度,打音的时间要恰如其分。
以上的箫的吹奏技巧和指法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通过学习箫的教程,已经有所获!
下一页分享<<<<<<新手学箫的姿势与指法
箫的吹奏技巧和指法 箫入门教程 相关文章:
1.笛子初学指法
2.如何学习笛子指法
3.学乐器
4.学笛子
学箫训练手指的目的是使每个手指既能独立活动,又能相互之间紧密配合,使手指动作灵活、迅速、持久。我们知道,手指的动作,并不是关节和肌肉的自发活动,而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的自觉活动(条件反射)。所以,通过练习曲的练习,得以对手指关节和肌肉加以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持箫的动作,双臂向前,两手持箫,手指自然保持弯曲,这是最符合人体自然形态的动作。
要求是:
第一点,肩部、臂部、手部及手指一定要放松,不能僵硬。这样,才能做到手指动作灵活、均匀、迅速、持久。
第二点,手指要求要有弹性,并保持一定力度,这样按闭音孔时才能紧密不漏气。手指抬起时,则需要迅速放松。
第三点,开放音孔时,手指一般不宜抬得过高。如果抬得过高,手指肚和音孔的距离会加大,动作不能迅速完成,肯定会影响演奏速度。同时,也不宜过低,过低则影响发音的音准和音量。一般来说,手指抬起时,距离音孔二至三公分为宜。如果演奏速度较快,音符时值较短因而音符变化较快较多的乐句时,手指抬得应稍低;而演奏速度较慢,音符时值较长的乐句时,手指则应适当抬高。
将箫的所有音孔全按住所发出的最低音叫做“筒音”。
箫的调(或者说什么调的箫)标在第三孔上。第三孔的音作为这个调主音1。筒音作为5,那么开第一孔就是6,以此类推,第二孔为7,第三孔为1。第三孔旁边标一个英文字母G,就是G调的箫。第三孔旁边标着F,我们说这支箫是F调的。第一孔下面标着的音是筒音。第三孔是G,筒音是D, D音是G调的5。第三孔是F,筒音是C,C音是F调的5。第三孔是A,筒音是E,E音是A调的5。推算的方法,第三孔为1,下行四度为5,正好是筒音。我们习惯上以筒音的唱名,区别于不同的指法。
筒音5指法是最常用的指法,也是本调指法。因此,要相当熟练地掌握筒音5指法是学习吹箫的关键所在。我们本着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编写这本《教程》以使朋友们能够循序渐进,通过练习,达到一定水平。
通过指法表可以看出,中音区4、5和高音区4、5这四个音都有两种指法。在做指法练习时,两种指法都要练,熟练以后,吹奏乐曲时怎么方便,哪种指法顺手,就用哪种指法。练习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时,开始要放慢速度,然后逐渐加快。不是一遍练习里面由慢渐快,而是一种速度保持从头到底,然后第二遍时再换另一种速度。如第一遍每分钟保持60拍(还可以再慢),第二遍每分钟80拍,第三遍每分钟120拍(还可以更快)等。三度、四度、五度音程综合练习,不但可以继续练习手指的灵敏性,还可以提高练习者的音乐素质。练习方法也是由慢到快。通过视奏可检验音阶的练习结果。当然不是说只有把音阶练得滚瓜烂熟,相辅相成,反过来再练习音阶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筒音5指法,可以用任何调箫进行练习。但为了照顾大多数音乐爱好者练习的方便和初学者最适宜用的箫以及一般演出时经常用的调,我们选择三孔1为G音的箫,也就是G调箫作为练习用箫。
箫的吹奏技巧和指法 箫入门教程 相关文章:
1.笛子初学指法
2.如何学习笛子指法
3.学乐器
4.学笛子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