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浩月
“全职儿女”的说法火了一段时间了,社交媒体上相关小组成员人数与讨论频次之多,足以支撑它成为一个局部现象。但这一现象是否能够真正融入社会,成为一种家庭模式或者说一种生活方式,还需存疑。同时,这一做法究竟是一劳永逸还是暂时逃避,也有待厘清。
对于“全职儿女”,目前众说纷纭,争议颇多。比如“全职儿女”是否是“啃老”?过去,一个孩子大学毕业或者成年,别说当“全职儿女”,就算闲在家中几个月,来自周边的舆论压力都不会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在则不同。
一方面,一些父母工作待遇好,或者退休后有不错的养老金,负担得起子女的日常花费;另一方面,有些年轻人的心态变了,对成功或理想工作的标准也变了,能够接受把照顾父母当成一种职业;再加上将子女就业问题回归家庭内部,外界舆论干涉较少。
多方因素促使下,父母与子女就“全职儿女”达成协议,子女负责照顾、陪伴父母,父母付 “工资”,双方共享“父母慈,子女孝”时光。这看上去是一种“双赢”,“啃老”的性质也被大大淡化了。
还有一种争议,“全职儿女”是否难以走出“断乳期”?
其实很容易得到结论。如果子女真能履行协议,在家尽职尽责,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结束“全职儿女”身份后走向社会,也大概率会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成熟的处事能力,会较为容易得到社会接纳和认同。但如果空有“全职儿女”之名,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就另说了。
另外一种声音也得到了大部分网友的认同:孩子能不能成为“全职儿女”,决定权不在年轻人,而在父母。父母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做出决定,包括:财力问题,家庭居住条件,两代人相处模式,价值观念等。
这其中价值观念是最为根本性的。如果父母高度认同“好男儿志在四方”“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传统观念,那么“全职儿女”能带来的幸福感会是短暂的。新鲜期过后,窝在家中的子女对他们来说会是不小的考验。
“全职儿女”还会造成年轻人社交活动减少,孩子长久待在身边,必然会让那些希望子女早日成家立业、独立门户的父母忧虑。
部分年轻人,在本该绽放青春、实现自我的年纪,选择留在父母的羽翼下暂时逃避与休息,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综合中国的家庭文化、身份认知、职业观念与社会要求等,它注定了只能是一个“临时职业”。
它所起到的作用,最大体现于抒发一种声音或情感,表达出一种诉求。“全职儿女”只是“断乳”的暂时延长,最终应该是让孩子强筋健骨后,尽快独立并摆脱对家庭的依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拼搏与奋斗,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保持进步节奏与发展活力的关键。尤其是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社会压力与日俱增,年轻人如果以各种理由或借口延长“断乳”的时间点,那么有可能只是让风险累积并加剧。
毕竟,当“全职儿女”哪怕有百般好,也比不上大展拳脚为自己赢得一小片天空带来的成就感更值得去追求。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凌 云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本文刊载于
2023年第13期《环球人物》杂志
总第496期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