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学霸怒斥研学内幕”:父母的焦虑,成了研学机构口袋里的钱

2023-08-10 10:09:41 来源:腾讯网

“清北学霸怒斥研学内幕”:父母的焦虑,成了研学机构口袋里的钱

今年夏天,“小学生研学团”成为40度高温里奇特的风景线。


(相关资料图)

一波波小学生大军穿着花花绿绿的文化衫,拥挤在旅游景区、博物馆、大学校园,甚至在写字楼里。

“逐梦北大,励志清华”“欠了孩子三年的旅行”“给孩子一个精英童年”,研学机构的宣传攻势让陷入“暑假焦虑”的家长们毫无还手之力,于是他们以堪比全家豪华游的价格,送孩子开启研学之旅。

然而不幸的是,暑假还没结束,关于“暑期研学”这件事,网络上已经到处都是吐槽和质疑的声音。

暑期研学,瞄准家长的需求

如今,暑期研学正在成为堪比毕业旅行、蜜月旅行一样的“旅游概念股”,在每年的7、8月份强势拉动整个旅游市场。

中国旅游研究院3月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研学旅行人数为480万人次,2021年达491万人次,2022年突破600万人次。

同程旅行《暑期旅游趋势报告》显示,今年7月以来,同程平台“研学”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203%,相比以往,2023年的研学游关注度更高,产品丰富度明显提升。

由于尚未形成统一的市场规范和标准,开展研学服务的旅游机构、教培机构甚至个人中介多如牛毛,在各大平台随处可见。

我们爬取了一家研学信息平台上当下正在推广的124个研学项目的详细介绍,试图了解不同暑期研学项目的具体情况。

在所有研学目的地中,近九成位于国内,一成位于海外。国内目的地中,北京最为热门,随后以贵州、甘肃等西南和西北地区为主。

每个暑期研学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满怀期待的家长。

对于中国家长来说,暑假是让孩子“出去看看”的最好机会,深谙此道的研学机构给他们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根据研学路线及课程目的,我们把这些研学项目分为四类:名校激励、知识拓展、户外体验、感恩教育。其中“名校激励型”不意外地占比最高——让孩子见识见识名校,回来学习就更有动力了,这是每个家长都愿意设想的美好场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北京注定成为最受欢迎的研学目的地——主打一个名校多。

研学机构的宣传话术也极力强调名校和学霸的榜样作用:“通过北大清华学霸状元们的榜样作用,引领孩子思考未来、树立理想、明确目标。”“掌握学霸们的高效率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人生的不同,可能就差一个北京名校研学营。”

“知识拓展”和“户外体验”类型占比也不低。从“深度探访古文明”到“熟悉联合国等机构的运作方式”,从“探索人迹罕至的惊世奇观”到“多维度触摸国家力量”,在这些描述中,外出研学的中小学生变身极限旅行家,足迹遍布热带雨林、沙漠戈壁、海底世界。

最后一类是“感恩教育”,这类研学强调价值观塑造,强调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让孩子“不怕吃苦”“德艺双修”“感受整齐划一的美”。

相比游山玩水的户外派,在大城市里“冲锋陷阵”的研学团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他们顶着高温和暴晒,在不同的博物馆、大学、交通站点与网友偶遇,被称作“小学生特种兵”。

“小学生特种兵”成为“旅行冤种”

暑假之前,大学生的“特种兵式旅游”被全网围观,暑假之后,媒体和网友纷纷感叹“小学生才是真特种兵”。

别的旅行方式卷价格、卷服务,研学旅行卷的是行程密度和打卡速度。为了体现项目物超所值,研学机构往往把每天满满当当的日程表当做宣传重点。

在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名校研学”行程表里,小学生们上午参观清华,听教授讲座、研究生报告,下午一口气走完北大、颐和园、圆明园,晚上还要参加小组活动、班务会议,探讨“父母的爱”,总结“今日收获”。

早上5点起床是家常便饭,因为很多研学团的住宿地点位于五环外,需要提早起来通勤。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几乎是北京研学团的标配项目,这一天可能凌晨3、4点就得出发。

门票不高的景点和博物馆,预约就能免费参观的大学,经过包装组合,可以卖到大几千甚至上万的价格。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的采访,当下研学游的价格接近普通旅游团的2~3倍,毛利高出20%~50%多。

说白了,研学的宣传里都是学习和教育,但研学机构心里想的全是生意。

在我们收集到的研学项目中,国内各地研学一次的价格平均在接近5000元到1万多不等,根据日均价格计算,每天的花费大部分超过1000元。

如果是海外研学,报价会高出一大截,它们的平均价格为4万多元,平均周期为17天。

在很多家长眼里,暑期研学不仅是“游”,更重要的是“学”,本质上是在为孩子的未来投资,所以价格高一些也可以接受。然而,与研学团偶遇的路人们却看到了研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在他们眼里,暑期研学实在是让孩子“花钱买罪受”。

路人眼里的研学团

“小学生特种兵”涌入高校、景区、公共设施,挤占了城市里的公共资源,再加上小学生吵闹的天性,难免引发一些不满:“北京已经让研学团占领了”“挤不上全是孩子的地铁”“清华北大的门票,比演唱会还难抢”。

有的“互联网研学营”,组织小学生参观互联网企业,美其名曰“实地感受前沿科技”,让被围观的打工人吐槽欲拉满:“公司隔三差五就有穿着红红绿绿的小学生、初中生来参观”“绕我们工位一周,参观当代互联网打工奴惨状”。

不过,相比于这些抱怨和吐槽,我们发现,网友讨论更多的还是对研学团本身问题的担忧。

7月份,#清北学霸怒斥研学内幕#登上热搜,清华北大学子反映,所谓名校游实际只是校门口打卡,有的孩子住在郊区临时搭建的房间,睡觉需要打地铺,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在小红书上,也有许多网友分享自己孩子参与暑期研学的真实经历,或者分享自己看到的研学团乱象。

有北京网友看到研学的孩子进不去清华校园,就被要求在校门口拍照,而且每个人都必须要拍。有网友看到博物馆的孩子们直接坐在空地上,人手一部手机打游戏或者刷小视频。

“实际上效果就跟放羊一样,别提学到什么知识了,就是把孩子放在外边自己落个清净而已。”

还有身为家长的网友看到在高温下暴晒的孩子们,非常心疼:

“亲眼看见所谓的研学团的孩子太辛苦了!顶着烈日马不停蹄的走,累了直接躺地上。”

“那些小孩真的热疯了,脸都和煮了的大虾似的,特别受罪,出门在外,家长不在也没有关心的。”

用高端的价格,享受军训级别的生活条件,完成极限的行程,目的只是拍照打卡,这是当下众多研学旅行的真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两个字承载了孩子们对远方世界的美好想象,但现在,这两个字里包含了太多的焦虑、急迫、浮躁,甚至是利益计算。 

也许对于孩子们而言,重要的不是去了哪些地方,拍了哪些照片,而是能够真实感受到身边世界的丰富多彩。走马观花的名校游,随便听听的讲解,不一定比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一部纪录片更实在。

有网友在研学新闻下回忆自己的童年:“林中网知了、下河捕鱼捉蟹、跟朋友捉迷藏、在家看动画片,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好不惬意。”或许真正让人怀念的童年时光,就是这样的自在和无所事事。

当研学变成一场竞赛,成为标准化的流程和紧迫的任务,身处其中的孩子们是否会怀疑:“原来长大后的世界,真的就是这么无聊?”

作者|小山 设计丨小山 编辑丨赤耳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