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教育新闻:
山西朔州市教育局通报16人入学信息作假,其中6人身份证号码虚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黄河客户端获悉,近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教育局通报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情况。经相关部门审核,目前有16人不符合小学入学条件,其中4人经教育部门审核不在市城区居住。经公安部门审核,6人身份证号码虚假,6人借用别人身份证号码。
看过这则新闻,不禁要提出一个问题,小学生入学信息作假谁之过?
首先,这个板子毫无疑问不能打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并无相应的独立行为能力,相关的入学信息都是由家长代为填写的,那这个板子打到家长身上就对吗?
可能有人会猜测是不是有些信息填报,是家长疏忽导致的填写错误。从通报内容看,完全与疏忽造成填写错误没有任何关系,关乎孩子入学的大事,每个家长都会在填报相关信息时慎之又慎,反复检查,不太可能出现疏忽的情况,毫无疑问是在有意作假。
那家长为什么要作假呢?
虽然在通报内容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是哪些入学片区的家长造假。但根据一般经验来判断,一定是教育资源相对优质的学区,而不可能是教育资源薄弱的学区。家长之所以造假,源自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表述:“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教育领域,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度渴求之间的矛盾。
家长填报学生入学信息作假,绝对不是一锤子买卖的事情,哪怕入学阶段蒙混过关,但后续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麻烦。近些年来,社会治理方面大数据不断完善,参照近些年大学入学资格被冒名顶替的情形被频繁揭露的状况,小学阶段入学信息作假,之后的麻烦必然接踵而至。要避免这些麻烦,就要想办法把这些虚假信息抹去,重新改回正常信息。而这其中的改动操作,必然会涉及多个部门,非“内部人士”不可知。那为什么家长要冒了这么大的风险,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挤破头也要想办法让孩子进优质校呢?
当然主要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优质校与薄弱校差距太大。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要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把孩子送到一所好学校去。当正常的路径不足以达成目的时,就难免采取一些铤而走险的手段了。
近些年来,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生育高峰,适龄入学儿童逐年增多,再加上几十年来教育投入不足的欠账,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学校班额过大,这些都是非短期内能一蹴而就解决的问题。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挤兑,很多地方每年都出台相应的入学政策,而且,这些入学政策又每年都会有所调整,不仅仅要房本,还要户口本,房本还要看是哪年买的房,户口本也要看哪一年迁入的,还要看实际居住地与房本户口是否吻合等,教育管理者希望通过一系列条件“卡住”或者说“分流”一部分人。
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不会因为这些“设卡”而改变,他们常常是砸锅卖铁,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进入到一所好学校,而一旦政策变动,不能上相应的学校,就要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可以说这不是朔州一地面临的问题,是全国很多地方都面临的问题,只不过是朔州因为这个新闻,把相应的矛盾暴露出来了而已。
受教育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中国家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优质教育资源就那么多,增多粥少怎么办?
近些年来,很多地方实施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秀教师轮岗流动等政策,在教育均衡上取得一定效果,但蛋糕就那么大,这里多了,那里就少了。
通过对入学设置各种准入条件,不过是大禹的父亲鲧在治水时候采取的“堵”的办法,在今天的教育领域的应用而已。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采用“疏”的办法,最好的转变家长择校观念的做法,就是要加大教育投入,让优质教育资源变得更多。
有人会担心一旦教育投入过度,将来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会出现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今天很多乡村小学就被闲置,大量学生聚集到县城甚至更大城市去上学。但这本质上不是过多,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如果能在家门口上小学,享受优质资源,还有谁会抛家舍业陪孩子去其他地方上学呢?就基础教育而言,最好的状态不应该是大规模,集团化,而应该是小而美。只有小而美,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在《礼记•学记》中就把教育的重要性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今天的当政者更要想明白这个问题。所以,对小学生入学信息作假这个问题,不是要先想着去把板子打在谁的身上,而是要想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么不管管控得多严格,都很难完全杜绝入学信息作假的情况再次出现。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